那时时新书《戏谑》由那时时所编写的现代言情风格的小说,主角苗子那,才选,情节引人入胜,非常推荐。主要讲的是: 3.村长来那天早上来到我家,锅里的面刚沸腾,碗筷准...
精彩章节试读:
3.村长来那天早上来到我家,锅里的面刚沸腾,碗筷准本好了,母亲站在灶台前正要给父亲捞面,一抬头就迎着村长的笑脸。村长笑哈哈的与父亲搭话。
“大强啊!你家的小春儿被城里的文工团选中了,秋后啊就要送去城里了,我这是来给你说一声。昨天本来人家赵干事要和你家的说一声呢,可是你家的抱着孩子就跑了,我在后面喊也不听。”说着把手里的烟袋网灶台上一伸,里面的烟丝就被火苗点燃,猛的吸一口一团红光发着燎目的光。
母亲把碗端到父亲跟前,父亲没抬头但是眼睛却死死地盯着母亲,男人的眼神冒着愤怒的光,但是他压制住了。母亲低下头嘴角抽搐了下,她在躲藏着自己的“过失”。
父亲转过脸来,笑吟吟的和村长说:“村长!她老娘们不懂事。你看孩子啥时候准备准备。”
村长吐了口烟雾,捏了捏鼻子,“秋后吧,反正人家得来通知。也不用准备什么,去了人家啥都管,孩子吃不着苦,那个吃的用的都比咱这的孩子好,也有老师教,也有人看着,你们都放心。反正好几年才选一会,这次咱村能出个苗子那可真是光荣。不比当兵差!”
父亲听了这话顿时直了直腰,“村长你吃饭了吗,在这吃碗面吧。”
“我还要去广播呢。我早吃了,这是顺道来给你说一声。走了啊!”说着就把烟袋在鞋底子上敲了下,双手背在腰后,出了门。
父亲转过身来还没等母亲开口,他就一口吼住了母亲,男人的吼声回荡在房子里,以至于桐树上停驻的麻雀也飞走了,小院子里除了冒烟的烟囱没再有其他生气,姐姐背上书包像逃离现场一样跑出院子,哥哥在城里干活不在家,我在炕上看着对立的两个人,突然觉得他们很陌生,母亲直直的站着不言不语,父亲的脸僵硬又亢奋,他眉头上的青筋在颤抖,他是这个家里的男人,男人是支柱是天,他的意愿不可违背,女人是柔弱的,纤细如尘,脆弱的像屋檐滴下的水。
“我给你说了多少遍!你咋就是不听呢!你净给我丢人!孩子进了城又吃不了亏!这是光荣的事!刚才村长的话你都听进去了吗!以后再给我犯事!看我不收拾你!我看你就是皮实!”
父亲的那碗面在桌上搁置的凉了,然后慢慢的坨了,直到安静的无人问津。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父亲在骂完母亲后拿起锄头出门的背影,衣裳随着走路时的频率而颤动,一把抄起门后的锄头,头也没回的出了门,那么的气势汹汹,在屋里还能听得到他在巷子里走路的脚步声,沉闷有力又决绝。母亲没有收拾残局。将我抱起来,碗里的面汤滴了几滴香油,用汤匙喂我吃完,院子里的桐树叶不径自的落下来,母亲伶仃的背影在树下做着棉鞋,一双很小的棉鞋,上面绣着小老虎,一针一针密密的缝着,似乎要将自己的心思都绣进针眼里,她的头发乱了,用针鼻捋一下,她在我眼里是很美的,尽管她的手很粗糙,眼角的皱纹标志了她为人母的辛苦与欢乐,她这一生的目的就是相夫教子,*持一家人的生活与温暖,年年岁岁。
那一辆吉普车开到我家门前时已经到了初冬,一片枯黄的山坡在老远就能看见漫山遍野的蒲公英,白色的绒花被风吹散。桐树的枝杈脆弱的好似要断掉,北风吹过,带来了无垠的荒凉。母亲给我穿上新的棉袄棉裤,那双绣了小老虎的棉鞋也给我穿上。她不在给我绑小辫了,用梳子将我的头发梳的很整齐,村长站在门口不停地催,“快点吧妹子!人家的车都等不及了。”父亲好像要说什么,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,他看着我,不舍之中又透着强装的生硬。
“好了。春儿到了城里要听话,不能和人家闹知道吗。要是想家了就跟人家阿姨说一声,阿姨会给妈说的,我知道了就去城里看你。”就要流出的泪又被手给挡了回去。将我抱起来穿过小院来到吉普车跟前。包里的山楂拿出一个来塞进我的嘴里,酸甜酸甜的。我以为是给坐车玩,兴高采烈的说:“妈!你也上来啊。有车可以坐。”
“妈不坐。妈看着你坐。要听话不要闹啊。”
车门关上的刹那,我看到母亲背过身去,双手在脸上抹着。
车子开动了,当车子开动的那一刻也标志着我的人生才就此开始。